——记深圳松岗中学2004届内地新疆高中班毕业生 卡米拉
卡米拉,女,塔吉克族,1985年10月出生于塔什库尔干县。2000年,她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取深圳松岗中学首届内地新疆高中班,四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08年7月大学毕业后,带着炽热的报效祖国、建设家乡之心,她毅然踏上了回乡的路。之后不久,她参加了自治区面向内高班大学生组织的“特岗教师”考试,2009年3月正式成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中学的一名特岗教师。
卡米拉参加工作后不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昆仑山脚下的孩子们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她所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中学高中部就搬迁、合并至喀什市第六中学,实行与内地新疆高中班相似的教学管理模式:即一年预科,高中四年学制,寄宿制管理。学生们大致每年能回家两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担当起生活导师、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多份责任。
作为一名内地新疆高中班毕业生,卡米拉在深圳松岗中学上学时,得到了学校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如今她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更加体会到老师的艰辛,更加知道如何呵护学生。
与内高班学生相似,尽管已是高中生,这群孩子们一下离开父母的呵护,尤其刚开始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环境,管理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作为生活老师,卡米拉和其他老师们总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每天起早贪黑工作10多个小时,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就这样坚持了近三年。尽管辛苦,但卡米拉没有喊一声累,她知道,作为教师,需要的就是无私奉献。
塔县是国家级贫困县,80%以上的高中学生都来自农村,大部分学生初三以后才开始接触汉语,所以在喀什六中一年的预科学习中,学生们普遍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作为任课教师,面对这些孩子,卡米拉不断给他们鼓励和支持,做孩子们的朋友,遇到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孩子们中间,嘘寒问暖,帮助解决。
这个学期,卡米拉担任了五个班的英语课程,其中有三个班是来自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预科班。对于预科班学生而言,英语是完全陌生的,她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这就需要她另备教案,从零开始,从提高兴趣入手,在实践中摸索教学方法,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一边要解决好学生们生活上的各种问题,一边还丝毫不能放松日常的教学活动,认真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工作量和压力可想而知,但卡米拉坚持了下来,并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作为班主任,卡米拉深知德育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工作中,她虚心请教,勤于探索,2010年参加中国教育工作研究会主办的班主任工作高级研修班,她撰写的论文《塔县预科班教育之我见》获得研究会评选的二等奖。去年,在她的指引下,她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加入了志愿者行动,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她还经常带领学生志愿者到残疾人家中进行助残志愿等活动,通过言传身教引导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每经过一年的努力和付出之后,她所带的预科班学生都要到其他班级插班学习,每一年她都要接受一批新的预科生,这也意味着刚刚有所成就就要再次面临一次艰难的挑战。每当这时候,卡米拉的心情总是特别的复杂,既有成功的喜悦,也充满着离别的忧伤和淡淡的失落,但当她看到孩子们一步步向前走,一个个健康成长,心里就充满了幸福感……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工作两年来,卡米拉先后获得喀什地区教育系统民族团结典型事迹演讲比赛二等奖、喀什地区民族团结故事演讲比赛优秀奖和喀什六中“十佳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年度考核优秀个人”、“优秀团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面对成绩和荣誉,她还是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在平凡岗位上继续付出她对民族教育事业全部的爱。
她,卡米拉,用无怨无悔的付出赢得了尊重和肯定,被师生们亲切地称呼为“塔吉克族教育之花”。

图为 卡米拉(前排右三)组织同学们开展“助残志愿行动”